Wednesday 14 January 2015

2015南初体验日 中正同学踊跃参与

2015南初体验日 中正同学踊跃参与

报道:吕欣亮 (南初通讯员)
      照片:南初摄影学会

201512日,南洋初级学院迎来了将近三百名来自19所中学的中四毕业生,这其中就有将近100人是来自中正总校和中正义顺的同学们。他们齐聚在南初的讲堂里,趁“O”水准成绩还没放榜之前,抢先体验了一番初级学院的生活。

自2009年开始,南洋初级学院每年都会特地为中四毕业生举办初级学院生活体验日。其目的是给刚刚考完“O”水准的中学毕业生多一个取得有关初院信息的平台,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学习旅程,建立更明确的学习目标与方向。

在欢迎同学们的到来后,院长简单地介绍了南初的历史与现况。之后的一系列讲座分别向同学们介绍了关于理工学院与初级学院的大致区别、中学与初院科目之间的不同,以及对很多中学生来说完全陌生却是初级学院必修的科目,如英文理解与写作、专题研习等,让同学们对初级学院的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接下来,同学们参加了在室内与户外举行的各种体育活动。在多用途活动室中举行的是最受同学们欢迎的模拟射击(speed tag)。同学们穿上“防弹衣”,手持“冲锋枪”,在预设的障碍物之间进行紧张刺激的对抗赛。在教室里进行的是各种游戏,如“蒙眼抬球”“乒乓接力”等,考验了同学们的团队精神。在篮球场与网球场上,学生在进行紧张刺激的球类运动。在一旁的操场上也竖起了一排整整齐齐的箭靶,让同学们体验了当“神射手”的趣味。回荡在整个校园里的是不绝于耳的欢笑声与呐喊声,同学们都热情地参与其中!

玩过每一项南初师生精心准备的游戏后,同学们与南初的学生领袖里里外外地参观了南初的校园。在简单的总结与赠送奖品过后,不知不觉中也来到了活动的尾声。同学们纷纷拍照留念。一名中正总校的同学这样说:“我深刻地体会到院长、老师以及同学们的热情、独一无二的南初精神,以及一种参与的温馨感受, 真希望我可以成为南初的一份子!” 


Friday 2 January 2015

1941年毕业的学长何明腾

1941年毕业的学长何明腾

区如柏撰稿


 中正中学建校75年了,推算起来第一届高中毕业的校友应在90岁高龄以上,现年91岁的何明腾学长,1941年第一届高中毕业时才17岁,他的回忆还原了中正的草创年代。

何明腾祖籍福建禾山(即厦门),父亲何葆仁博士是著名的银行家兼社会活动家,何明腾是家中的老大,他在厦门出世,幼年随父母南来,在马六甲培风小学念书,小学毕业后南下新加坡升学。

1938年一群热心教育的人士着手筹办中正中学,在这之前新加坡只有华侨中学是一所完整的华文中学,虽然中华、南洋和南华这3所女校的建校年代比中正早,但是她们只办师范和小学,中正可说是新加坡的第二所华文中学。

何明腾记得当时他到大坡的南洋书局报名,1939年初他与弟弟明煌就到金炎路的中正上课,那是租赁的房子,课室、实验室、办公室、教师及学生宿舍全部都在这栋大楼里。何明腾说,那时中正是一所男校,不收女生,开学初期没有厕所或是厕所不足,学生要走到端蒙学校(今潮州大厦)附近的公共厕所如厕。宿舍是多人共用的,他当舍长,后来活跃于戏剧界的刘仁心(已故)是他的舍友之一。

与何明腾学长侃侃而谈
他说,庄竹林校长聘请了很多博士和硕士来教中学,当时中国进行全面抗日战争,不少文教界人士南来,因此中正中正的教学阵容是首屈一指的。

他记得庄右铭是他的华文老师,对他很好,很赏识他写的作文。高沛泽教美术,施育艺教音乐,郑亮是体育老师,有一次郑亮在操场工作时被闪电击中,幸好吉人天相;他也记得中正校名与蒋中正切割关系之事。

他说,当时中国驻新加坡的总领事是高凌百,高氏的一位亲戚在中正教书,这位权贵的亲戚不满庄校长在课室外看他教课,站得太久,便向高氏说庄校长的坏话,于是这位总领事便致电重庆的蒋委员长,诉说庄校长管理无方,学生都是激进分子。这一来,重庆民国政府便来电通令中正中学不能以‘中正’为校名办学。

收到电文后,庄校长即刻召集师生大会。有人提出‘中正’不是蒋委员长的专有名字。‘中正’乃指‘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之意。此后,中正与蒋介石切断关系,英文校名从Chiang Kai-Shek High School改为Chung Cheng High School,中文校名不改。

何明腾说,明煌还没有毕业就回中国升学,1941年12月5日他们举行毕业典礼,第一届高中毕业生只有10人:何明腾、卢雪辉、彭求桢、彭求祥、江锡章、郭建华、郑毓瑜、谢炳官、许士庭和颜来仪。级任老师是庄右铭。

毕业典礼过后,何明腾回返马六甲,12月8日凌晨12时45分(东京时间凌晨2时15分)日本蝗军在空军的掩护下,在马来半岛东北的哥打峇鲁登陆,开始侵略马来亚,与此同时,日本战机开始轰炸新加坡,并偷袭珍珠港,掀开太平洋战争的序幕。

何明腾本来准备到云南昆明的西南联大深造,战争爆发后年青人不准离开,何葆仁通过关系为儿子申请到离境准证,并以400元(平时只需40元)购买船票离境,何明腾记得著名画家徐悲鸿与他同船。

他说,西南联大的收生很严格,一万人投考才录取800人,他本来可以进入西南联大的电机系,但是念这一系的学生必须体格强壮才能承受学习的负担,而他身体瘦小,气力不足,不敢留恋。

当时何葆仁在重庆,他是华侨参政委员,金陵大学招生,何明腾便报读金陵大学园艺系。

1945年光复后,何明腾返回新加坡,他的职场经验多姿多采,他做过米粮生意,到南顺食品工厂酿制酱油,也到过台湾酿制酱油,还做过加惹(kaya),经营过养鸡场。

在职场奋斗了一段日子后,他回返中正母校执教,一年后他转到中华女中执教,直到退休。

退休后,他不想在家里虚度岁月,于是到同济医院做事,任职期间他为该医院购置医学仪器,管理试验室,直到90岁才完全退休。

明腾学长与他的妻子,陈介珍女士
何明腾的夫人陈介珍在退休前是圣尼各拉女校的英文老师。陈老师的父亲陈万安与何葆仁同学,曾担任高级通译官,两位老同学的子女缔结连理。何明腾伉俪育有两名儿子诚明和诚忠,两人都是理科方面的顶尖人才,诚明是美国康乃馨大学博士,诚忠是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博士。

何明腾最感快乐的是当教师期间带学生去参观旅行,以及随公会到祖籍家乡旅游,他参加何氏公会及禾山公会,曾是禾山公会的领导人之一。

中正第一届高中毕业班共有10人,至今他只和郑毓瑜有联络,其他同学的情况就不清楚了。

何明腾的二弟何明煌是中正大礼堂的设计人。

2014年11月10日,李显龙总理在主持中正中学建校75周年庆典时宣布,中正中学大礼堂暨科学馆(竹林楼)与校门牌坊被列为国家古迹,这两座建筑是何明腾的二弟何明煌设计的。

1939年何氏兄弟是中正的第一批学生,何明煌还未毕业就到中国深造,就读于国立中央大学建筑系,曾参加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与刘敦桢教授等组织的营造学社,从事中国古建筑的调查研究工作。

回返新加坡后,何明煌在绘测公司任职,除了中正大礼堂及校门牌坊之外,禧街的中华总商会大厦也是他设计的。

何明腾说,由于中国大学的文凭不被本地政府承认,明煌不能为自己设计的建筑图样签名而由别人代签,很吃亏,他已经病逝。
我与何明腾学长,陈介珍女士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