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22 October 2015

第五届中正校友高尔夫球赛

雨后球赛逾甚舒畅

        今年的9月9日,这个“双九”的日子,也是我国大选进入第9天,各政党争夺89个议席的最后一天,这次的大选是新加坡独立以来,大选战情最为激烈的一次。但在裕廊乡村俱乐部里却聚集了139位中正校友,大伙在平静、温和、高雅......气氛中轻松展开一场较量球技的友谊赛,一场中正中学校友高尔夫球赛。
        生活在高楼大厦遍布的狮城,时而会产生压迫感,可是当踏进这高尔夫球场时,望着那如茵绿草,还有小溪、水塘、沙坑、小丘,高低起伏的斜坡,球场周围绕着的树木,这些翠绿景观,立即把你带入另一个境地,置身在另一个天地,令人心旷神怡,舒畅不已。
        那天早上,会长许万兴和几位理事,9点多便在俱乐部忙着准备球赛工作,不一会,球手陆续到来,办理参赛手续。大家在办完手续后,便到观望台边的餐厅集合,很快的,餐厅便座无虚席了。在谈天说地之际,大家不时望着球场上空,担心被那从苏门答腊飘来的烟雾笼罩。若空气污染指数在一百点以上,便属于不健康水平,不宜户外活动,那就糟糕了,因为球赛要进行5个小时!

          烟霾不来大雨来

        想不到,烟霾不来,大雨却来了。12点05分,响起长鸣的警号声。随即,大雨倾盆而下,狂风呼啸而过,雷声轰隆作响,球场在雷雨交加之下,只好暂停球赛。大家只好在餐厅“加餐”,找校友聊天。
        下午2点20分雨渐渐地小了,不久雨就停了。球场的排水快速,小鸟也纷纷飞来停息在草坪上,大家放眼瞭望,脸上不禁地露出了欢颜,感谢“天公”的照顾。

        大家这时也准备就绪。2点40分,喇叭声响起,开赛了!一辆紧接着一辆球车载着球手们,四人一组,往规定的所在处开去。

        雨过天晴,空气新鲜又凉爽,想不到这场大雨不但没有造成不便,反而为我们做了件好事!哈哈!好开心啊!

           湿地表现仍是奇佳

        在观望台看过去,最近处是修得短短的娇贵、细嫩草地,第十八个洞的果岭就在那里。看到球手挥动着球杆,优美的姿势,自信的神态,在雨后湿地表现仍是奇佳,显示他们在球场上经历了许多磨练。

        但望更远处,看到也有的把球打进沙坑,落入水塘,或误入高草,也有方向欠准,甚至用力过猛,高球落在距离洞口好远等等,这些都是考验球手们对方向、力度、地形变化、落地点的思考、判断等等的能力。

        高尔夫球运动代表着高雅、友谊、悠闲、礼仪,是人们生活中最具有魅力的运动,而且有丰富多彩的内涵。

        在许万兴会长大力推动及校友的热烈响应下,促成了中正中学校友会举办第五届中正校友高尔夫球赛。它让大家有机会聚在一起,以球交流会面,也为校友会筹款以资助各种活动。

          高球乐 乐无穷

        随着我国经济起飞,国人生活趋于讲究素质,打高尔夫球逐渐普及社会大众。它成为现代人悠闲、友谊、健身等等活动。中正中学校友爱好高球者也越来越多,故有了这次以求会友的赛事。
        球友甲说:拿着球杆,穿着轻松球衣,戴着漂亮又遮阳的帽子,踏进绿草如茵的球场,身心即刻畅快无比,所以我爱上了高尔夫球运动。
 
        球友乙说:平日为生活埋头苦干,假日打高尔夫球,忘掉忙碌,好像是从尘嚣中脱身而出,心情是多么的开朗、愉快、舒畅。
        球友丙说:挥杆打出一粒坚固小圆球,它发出清脆声响,并以优美曲线飞向目标,这过程多优美啊,真迷倒了我!

          亮灯夜赛 . 圆满落幕

        据说,裕廊乡村俱乐部高尔夫球场明年租约期满,这场地将发展成为新马高铁终站。可惜啊!我们已不能和它说下回再见了!

          祝贺声中 鼓乐鸣起

         打球的校友们在球场上经过近5个钟头愉快交流较量,让高尔夫球发挥了一股亲和力,尤其是在绿意盈盈景色中。赛毕,大家带着舒心惬意地回到宴客厅。上菜时,饥餐辘辘倍觉菜肴芳香。

        副董事主席许仁美,校友会会长许万兴,对天气的转好,参与者的欢欣,逾为兴奋,祝贺赛会成功举行,并对球友、赞助人士、工作人员等予以致谢。

        一面享用晚餐,一面欣赏节令鼓、笛子、扬琴等的助兴表演。许会长还感谢那位当暴风狂作时,诚心向天祈祷气候好转的“T美女”。

        许仁美博士恭贺杨文庆校友卫冕成功,再次夺得锦标。

        近10点,大家脸带笑颜告别,球友们挥手说再见,相约在第六届再比高低!

文/韦经利 . 图/苏锦坤,陈秀全,罗德就

Monday 27 July 2015

讯息:林子平艺术馆及湖畔艺术


林子平艺术馆及湖畔艺术馆都设在总校日新楼楼下,两间艺术馆隔邻。


总校宣布:即日起,这两间艺术馆,每逢星期四及星期五,(公共假期除外)将开放给校友参观。

开放时间:下午1时到5时。
注:湖畔艺术馆只开放到今年10月15日为止。

Wednesday 22 July 2015

滨海艺术中心 启程系列 九歌。意象

好消息 !滨海艺术中心的来信


中正中学校友会您好,

我是滨海艺术中心的蕴华。

在此,想为您介绍将于8月8日(星期六), 湘灵音乐社与滨海艺术中心联合制作的新作品《九歌。意象》,相信是贵会校友们有兴趣的作品。

 南音和梨园戏是中华文化古老而优秀的艺术品种,简朴优雅的特质,在闽南一直得以保留与传承,堪称为中华音乐与戏曲艺术的两个“活化石”;而屈原的《九歌》也经历两千多年的历史洗礼保留下来,既反映当年楚国民间巫的风俗文化,也体现了楚辞文学的美。


 《九歌。意象》在南音与梨园戏曲的传统架构基础上,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当代表演处理,结合音乐、吟唱、戏曲、肢体、光影、投影、音效、设计等元素,希望为观众诠释《九歌》的意境,打造一场全方位的视、听、闻、触、味等感官体验。

欲知详情,可登陆https://www.esplanade.com/events/2015/soul-journey-nine-songs,也可于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RmULZ3wk5I&feature=youtu.be聆听南音优雅委婉的美妙乐声。

 如果您需要任何信息,请随时联系我。

 期待您的回复,并与校友们分享。谢谢!


Kho Yun Hua
Arts Marketing Strategist

The Esplanade Co Ltd
1 Esplanade Drive, Singapore 038981
DID: +65 6828 8313
Tel: +65 6828 8222 | Fax: +65 6337 3633
Email: kyunhua@esplanade.com

Thursday 14 May 2015

中正总校与新加坡综合拳

前言

记得我1981年刚进入中正总校读书时,第一个星期六回校做集体操,看到全校师生集合在竹林楼前。体育老师鲍龙先生站在台上,演练招式,教导师生练武术招式。也记得有一些学长们穿着特别的制服在旁走动,更正学生操练的动作,后得知这套武术有一个很特别的名字,叫“新加坡综合拳”;而指导学生的学长们都是国术团的团员。

之后大家经过半年的操练,我们都可以把在操场上学的招式演练无误。印象深刻的是当所有同学在整齐的队伍,划一的动作,操练新加坡综合拳时的情景,非常壮观!

新加坡综合拳的由来

新加坡综合拳,又称新加坡套拳。1978年由当时的全国国术总会(现为全国武术龙狮总会)会长李炯才部长倡议,经集思广益,撷取了盛行于我国的南少林、北少林、洪拳、客家拳、五枚派、螳螂门、五祖拳、蔡礼佛及白鹤的招式,由高长明、林振祥、莫荣超、许晋阁、陈少坤、刘玉坤、温带森、林书富、林灿良、廖松芬及廖德南多位师傅合力编募。

综合拳分编二套,第一套以南拳为主分为六路,第二套则重北拳,亦分六路,合共十二路,每一路又有十六个招式,全部共有一百九十二式。

套拳的创始,其意在将之作为各派武学者的共同入门拳技,藉以培养及提高本地尚武意识,同时也希望将我国国术界团结起来,同心协力,群策群力,将新加坡综合拳推广及发扬光大。

综合拳与中正的缘起缘灭

1980年在新加坡全国国术总会的积极推动下,委派一位教练到总校传授此艺,在总校全体师生配合下,开始在学校的课外活动日(星期六)开始学习这套拳术。

与此同时,国术正式成了课外活动之一,国术团也因此诞生了。

当时最初的教练是廖松芬师傅,后来据了解因廖师傅因事务繁忙,无暇兼顾,便将重任托付于擅长五祖拳,也是新加坡综合拳的编募者之一的林灿良师傅。

在林师傅的热心及循循善诱的教导下,团员很快就把套路记熟。当时,除了中正总校在练此拳术,华侨中学、淡马锡初级学院、华中初级学院、德艺武术中心、群英武术醒狮学院、华友醒狮健身学院等也练习。80年代的国术表演锦标赛,新加坡综合拳是竞赛套路之一,参赛的队伍可多达十支。中正国术团是参加队伍之一,每每参赛都获得优异奖。

步入90年代,随着竞技套路的普及化,成为国际赛事的重要项目之一。国术总会随后经搬迁,后对推广武术也进行了一连串的改革,摒弃了当初创拳的理念,此举让人慢慢的将新加坡综合拳遗忘,慢慢的将之推进历史长廊,成了回忆。


中正国术团成长点滴

中正国术团在林师傅及鲍龙老师的策划及推动下,于1980年正式成立。

成立初期,鲍龙老师及林灿良师傅利用学生集体演练时,挑选有潜能的学生,邀他们加入国术团,加以培训。为了使国术团有更多的表演机会,除了让国术团在众师生们面前表演,学校也报名参加了多届的全国国术表演锦标赛。在表演赛里以刚劲威猛,整齐划一的拳术动作,博得观众及其他参赛队伍的掌声及喝彩,取得非常优异的成绩。这个优异表现让中正总校的名声大噪。

除了参加国术表演竞标赛,1980年在林灿良师傅精挑细选了数十名学生。在他的的带领下,中正总校学生们参加了妆艺大游行,演练了新加坡综合拳。


1983年,为了能更好地将综合拳的精髓表现出来,国术团特地派了较资深的团员梁汉杰同学及另外两位同学到全国国术总会集训一段时间。然后回来再将所学的如数传授给国术团团员们。

1984年,综合拳在新加坡渐渐有了知名度。当时新加坡广播电视台(新传媒的前身)为了让新加坡人对综合拳有更深的认识,在全国国术总会和林灿良师傅的安排下,拉队到中正总校校园拍摄全校师生们的操练及国术团集体演练综合拳的录像,对综合拳做了一次详细的报道。国术团的团员们也因此一夜之间成了校园明星,为校园佳话。也正因为有了这次的曝光,国术团也成了学生们喜欢加入的课外活动之一。

在每年的招生活动,团员们也积极的向新生演练及介绍新加坡综合拳,希望通过招募,培训及操练,能够把综合拳永远传承下去。

为了确保综合拳能够正确无误的传授给每位团员,国术团力邀毕业后的团员回校帮忙指导,同时让新的团员认识历届的团员,拉近彼此的距离,建立互助精神,加强凝聚力。

1988年,中正国术团还受邀在全国武术与气功大汇演,操演新加坡综合拳,以整齐划一的步伐,拳拳带劲的表演博得满堂彩!

新加坡综合拳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随着全国国术总会的更名且迈向新的里程碑,引进中国教练及竞技套路。综合拳也向其他的文物一样,走进了历史。

但是,中正的国术并没因此而结束,校方更加积极的投入物资,推动武术,重点培育武术运动员。

2008年教育部肯定学校在武术方面的成就与贡献,委任为“少年体育学院(武术)”。

今天,虽然在学校已经看不到新加坡综合拳的踪影,但它的精神依然存在,毕竟它曾经是80年代中正人的集体回忆。

--------------

后记

我有幸曾是中正总校国术团的团员之一,也熟记新加坡综合拳的套路。但由于有太久的一段时间没有练习,忘了套路里的一些招式。加上我并无拳谱在身,故花了一番时间找寻。终于在李光前参考图书馆里,找到新加坡综合拳拳谱。拷贝了一份,也准备了一份献给学校留作纪念。

基于对综合拳的念念不忘及想借着综合拳的桥樑,联系曾经练习过综合拳的中正人,决定将新加坡综合拳再一次表演给校友们和同学们。在数月前校友们于中正校园内开始温习套路,希望借此欢迎校友,同学们回校练习。

希望借此机会,让新加坡综合拳重现当年的光彩,让它成为与中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翁少雄撰写



Friday 24 April 2015

郑重宣布!

郑重宣布!

会讯「中正湖」在千呼万喚中又回来

在今年三月宣布己结束‘营业’的会讯「中正湖」,原以为就此寿终正寝,岂知盖棺却未定论,在一群热情的校友/读者的反映〔搶求〕下,有机会‘死灰愎燃’。

事缘理事会收到许多校友〔尤其是年长者〕的反映,这七年来七彩缤纷、图文并茂的会讯,让他们享受阅读的兴趣, 对「 中正湖」爱不释手。有鉴于广大校友对「中正湖」的难捨难分,理事会认真看待校友们的‘上诉’,决定‘网’开一面,让「中正湖」重回生天。不过由於资源,环保和其他考量,「中正湖」今后将以牛郎织女一年只会面一次的方式在每年的三月前出版一期〔年刊〕。其他时间的校友会活动讯息仍可在本会网页中的’部落格’中获得。

秘书組

Wednesday 15 April 2015

春之晨,乐融融

记农历乙末年中正校友会新春团拜

又是春临中正的时候,农历正月十一(1/3/2015)早上阳光普照校园,春风送暖湖畔,喜气洋洋的浩然楼大礼堂,到处是校友们互相恭贺、祝福之声。三百多位老中青校友从岛国的四方八面回校参加校友会主办的新春团拜,体現了中正人心怀中华文化优良传统的美德

大约十点半,鼓乐响起,金狮起舞迎接彭俊豪校长校友会副会长潘光武医生的莅临,校友们除了报以热烈的欢迎掌声也纷纷拿起相机/手机拍下这难得的镜头。


在高唱校歌之后,彭校长致词期许新春团拜要越办越热闹,而且要一直承传下去。他也说校友会准备出版中正戏剧活动史文集保留中正文化遗产,是一项有意义的事。

校友会副会长潘光武医生致词时说,看到这么多校友济济一堂,浓浓的“中正情”让人感动;也是在齐心合力的推动下,校友会去年协助毌校筹办了7月10日的75周年校庆曁千人宴,庆典委员会也为中正奖学金筹得1百83万元的款项。

在湖畔边新建立的“林子平艺术舘”,我会也贡献了微薄的力量。校友会作为母校校庆献礼而出版的「中正人」第二辑,获得校友和他校友会的赞赏和佳评。

他呼吁前戏剧会校友出席3月28日的茶会共襄出版中正戏剧活动史文集;也希望校友们踊跃出席3月29日的会员大会及热烈支持今年9月9日的高尔夫球赛。


校友张应炼/沈秀芳以悦耳动听的歌声祝全体师友在来年走在“幸福路上”;善颂善祷的李源发/陈绍容唱出所有人的心愿:“平安是福”。

落落大方的司仪是毕业于2012年的孔令军学弟,在他巧妙的穿针引线下,节目如行云流水般的進行。




美昧佳肴之外,当然也少不了要捞鱼生,在年青校友孔今军司仪的号令下,大家齐齐捞,誓要捞到健康,捞到友情,捞到快乐,捞到幸福.....。

这是一个充满温馨、喜悦的春之晨。



石国民撰稿















Tuesday 31 March 2015

最美的一幅画--夜祭建国总理

我生长在一个华校背景的家庭。父母、叔叔、舅舅那代经历过跌宕起伏的五六十年代,在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里参加过学生活动,在十几二十岁的青涩年纪就被历史的波涛左右冲击。

小时候,他们经常带我参加周末的文艺活动、到维多利亚剧院看不同团体的汇报演出。平日我喜欢翻看他们的旧照片、藏书、笔记甚至成绩册,在那个连“祖国”这个概念都不能确定的年代,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对心目中理想未来的憧憬,是我很多个无所事事的下午最精彩的“故事书”。

在那个时候,听长辈们聊天,“李光耀”三个字很少是褒义的。他的语文政策让叔辈们求学之路受影响、拿着大学文凭只能做中学毕业生的工作。在电视上看到他的强悍演说和严厉的语气,也让还是个孩子的我感到畏惧。

这种畏惧感在当记者的这些年里一直存在着,而且很真实,特别是第一个采访他的工作。那是印度尼西亚前总统苏哈多下台,他在总统府召开记者会。初生之犊的我尝试拿一个经典的语录,我第一次向他提问:你曾经说过苏哈多你亲密的朋友,他的下台你第一反应是什么?

他用很锐利的眼神望过来,指着我问:“你是哪一份报纸的?做了多久?”

在来记者会之前,很多前辈就已经警告过我,他会当众“审问”你的背景、学历,甚至婚姻状况等等,所以最好把答案准备好,但是当真的面对他的“审问”时,心里还是会打颤。

“李光耀”在当记者的我心里,就是这么一个你很想就近访问,却又害怕招架不住反被他问倒的人。

最近一次见到他是2013年。那一年因为参与《李光耀图片人生》的工作,仔细阅读了他的回忆录、他同时代其他人的回忆录和文章,还有数以千计的图片,像走一趟时间旅行一样重新认识我们的国家,知道我们是从怎么样的乱局中走出来,进而了解我们所处的世界,以及他把这个小红点推到国际的意义。

过去对他的畏惧,在做图片集的那段日子里,变成敬意。如果能有他一半的投入和用心,大概就没有什么事情可以难得倒了。

在星期四凌晨,报纸清样后,我下定决心不论排队多久,也要去给他鞠个躬。


人龙经过芳林公园放置他遗照的大帐篷前,在我后面的一个印族女子拿起手机拍照,她对母亲说:“我想这是最美的一幅画——团结。因为我们不分种族和语言,为了向一个人致敬而排队”。顿时我体会到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团结之美,而这是李光耀这样的总策划师和全国几百万人民一起完成的一幅画。

每一个自认有想法的年轻人,在某一个时间点上,总会不认同对李光耀的某一些政策和做法,也会对他近乎偏执的坚持提出异议。但如果放在客观的历史场景里,人们几乎没有办法完全证明他是错的,因为他所创造出来的这个国家,在许多方面都完成了别的国家不能实现的梦想。

评论他的人可以用无尽的时间讨论这个过程中付出的代价是否值得,但是没有人在同样的历史时段和社会条件下,用另外一个方法打造出一个更好的国家。

我国最重要的城市规划师刘太格和他接触多年的感悟是,李光耀的勇气来自思考得透彻,他说过,当你谨慎思考过一个问题,你就不会再介意人们怎么说,之后你就有勇气去做。

这也是为什么他2010年接受《纽约时报》访问时,谈到后人会如何评价他时,他这么回答:“让我告诉你一个中文成语:盖棺论定。我并不是说自己做的全是对的,但我做的一切都有个高尚的目的。”

李光耀先生用了一生塑造这个我们引以为傲的国家,虽然他说过如果新加坡有事,他会从坟墓里站起来导正,但是我们知道那只是一种告诫的修辞。

从现在开始,我们要习惯一个没有李光耀的新加坡,世界也会就开始用不同的方式和态度来对待我们。我们始终是东南亚的一个小红点,要怎么在下来日益复杂的环境里生存?会不会再有像他一样能在思考透彻后有勇气做决定的领袖?有没有能够以睿智和远见在国际间为新加坡力争每一寸利益的政治家?没有李光耀的新加坡,那一幅画还会不会美?

这些是越来越懂得质疑的新加坡人,更需要问的问题。


韩咏梅撰写
(本文刊在3月29日《早报星期天》·想法)